秋分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六個節(jié)氣,從立秋到霜降,秋分將秋季均分為二,至此,秋季過半。董仲舒在《春秋繁露》中說: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”過去把秋季分成孟秋、仲秋和季秋三部分,秋分正處仲秋,所謂平分秋色是也。 碧云天,黃葉地,秋色連波,波上寒煙翠。秋的顏色雖沒有夏季那么熱烈,卻也不是單調的,黃色作為秋的主色調,兼容了楓葉的火紅與松柏的蒼翠,在氤氳的煙霧籠罩下,更添秋意濃烈。 秋分有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聲,二候蟄蟲坯戶,三候水始涸?!惫湃苏J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(fā)聲,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,雷聲仿佛一下子就銷聲匿跡了。由于天氣變冷,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。秋高氣爽,天氣干燥,水氣蒸發(fā)快,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淺水洼處慢慢干涸。 秋分時節(jié),也是一年中最忙的農時之一。秋分,被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(jié)。 秋分時節(jié),風和日麗,丹桂飄香,蟹肥菊黃,正是一派瓜果飄香谷滿倉的豐收景象。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起點,更是春耕夏種的終點。 我國的華北地區(qū)有句農諺:“白露早,寒露遲,秋分種麥正當時?!敝V語中表明了該地區(qū)播種冬小麥的時間。而“秋分天氣白云來,處處好歌好稻栽”則反映出江南地區(qū)栽種水稻的時間。秋收、秋耕、秋種,田間一副熱鬧的景象。 秋分曾是傳統(tǒng)的“祭月節(jié)”,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說。《禮記》載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?!边@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據史書記載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習俗。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、地壇、月壇、天壇。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。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 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圓月。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。所以,后來就將“祭月節(jié)”由“秋分”調至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(jié)這一天。夜涼如水,明月松間,初日拂曉,看萬山紅遍,楓葉流丹。石榴結籽,棉鈴綻放,蟹肥菊黃,品秋稻飄香,幸福綿長。